这才是越南的致命短板,注定成不了下一个中国
最后,即便越南排除万难,具备了后来居上的所有可能,越南尴尬的产业结构,也成为限制越南脱胎换骨的天花板和瓶颈。
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以及长年累月的战争耽误,当1986年越南终于可以“革新开放”。其早已错过了二战后发达国家掀起的数次产业转移,与“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失之交臂。
由于人口多且起点低,因此越南情不自禁地走上了出口加工型模式。对于很多东方国家而言,包括日本和韩国甚至中国,出口加工业是资本积累的必由之路,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外国资本为我所用并发展出自力更生的工业体系,但问题是随着国际市场产业链的“阶级固化”,后进国家想要逆袭越来越难,这意味着基础薄弱的越南只能常年打工。
相比之下,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威并赢得了苏联的刮目相看,随后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建立了强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的厚积薄发提供了强大支撑,这是越南绝不具备的优势。
所以,越南想要成为中国,基本就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在当年的国际环境下,越南看似欣欣向荣,但脆弱的经济模式,注定了越南想成为韩国都费劲。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