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复活节:库尔斯克绞肉机的终战与大国博弈
一、停火迷雾下的钢铁洪流:库尔斯克“解放”的战术解剖
4月20日,俄国防部的一纸战报撕碎了复活节停火的温情面纱——库尔斯克州1260平方公里失地中,99.5%已重归俄控,仅剩奥列什尼亚与戈纳尔两处“钉子”仍在鏖战。看似悬殊的数字背后,是俄军“主动防御”战略的精准演绎:以无人机热成像锁定乌军林间据点,苏-34机群随后投下航空温压弹,将整片人工林化作炼狱。这种“清场式打击”不仅高效歼灭外国雇佣兵残部,更彻底瓦解了乌军依托密林构建的“游击堡垒”。
奥列什尼亚村的收复堪称标志性节点。此地毗邻苏梅州边境,俄军夺控后直接威胁乌克兰纵深补给线,迫使乌军将防御重心从库尔斯克转向本土。有趣的是,乌军曾在此密集布设反装甲地雷,试图迟滞俄军推进,却未料到俄工兵以无人扫雷车配合电磁干扰,硬生生在雷区撕开通道。看官们需明白:当战争进入“算法时代”,传统防御工事的价值正被数字战场无情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