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暗战:当东方巨龙精准拿捏西方战鹰的咽喉
(二)全球产业链的蝴蝶效应
特斯拉得州工厂的机械臂突然静止,韩国电池巨头的生产线亮起红灯,日本半导体代表团在北京酒店彻夜排队——稀土断供的冲击波正以几何级数扩散。欧洲车企被迫接受“买十吨钕铁硼搭售三吨镧系金属”的捆绑交易,澳大利亚矿商疯狂囤积深海采矿船却遭遇国际海洋法庭的禁令。这场资源地震的震中,正是中国精准调控的“技术阀门”:允许电动车所需的钕元素正常流通,却对军工必需的镝、钆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手术刀式”禁运。
美国不是没有挣扎。其地质调查局报告显示本土稀土储量达13%,但冶炼分离技术落后中国至少十年。五角大楼试图用2000亿美元重建供应链的豪言,在现实面前沦为笑谈——即便掏空国库,也需要15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稀土工程师。更讽刺的是,当美国军舰在南海耀武扬威时,其舰载雷达的钪基材料正来自中国江西的冶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