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刻,美伊谈判突然刹车,我国态度成关键?
这场备受全球关注的核谈判僵局,本质上是美伊长达七年对峙的延续。2018年,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重新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自此双方的博弈便从未停歇。
近年来,美国的制裁大棒不断挥舞,最新一轮制裁更是将矛头直指伊朗液化石油气巨头,试图从经济命脉上遏制这个能源出口大国。面对压力,伊朗也毫不退缩,自2019年起逐步提升浓缩铀浓度,从突3.67%的限制,到达到20%,再到如今的60%,每一次突破都像是对美国制裁的有力回应。
现如今,好不容易重启的美伊核谈判,进展却十分缓慢。4月12日的第一轮会谈,仅仅停留在意见交换层面;4月19日的第二轮会谈,具体内容虽未公开,但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会后的表态可知,尽管双方通过谈判增进了对彼此立场和原则的了解,但在伊核问题上,依然存在巨大的信任赤字和尖锐的立场对立。美国坚持要求伊朗彻底“弃核”,而伊朗则坚决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双方分歧难以弥合。
中东局势要大变?
就在这关键节点,伊朗选择推迟与美国的会谈,转而访华,这一决策意味深长。阿拉格齐此次访华,绝非单纯的礼节性访问,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和布局。这一选择不仅彰显了伊朗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预示着中东局势即将迎来新的变化。
事实上,伊朗此时访华,是中伊俄关系不断升级的又一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