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核大棒下的集体怯战:西方深层裂痕终于暴露
三、西方阵营的“精神分裂”:战略目标与战术手段的世纪撕裂
俄乌战场已成照妖镜,将西方阵营的深层裂痕暴露无遗。美国要打“代理人战争”耗尽俄国力,欧洲盘算“有限介入”守住家门口,东欧国家则赌上国运充当反俄马前卒——这种各怀鬼胎的联盟,注定走向战略溃败。
美欧博弈:同床异梦的致命伤
五角大楼的算盘是将乌克兰变成“第二个阿富汗”,用400亿美元军援撬动俄战略透支。但欧洲的能源危机与通胀压力,早已让柏林、巴黎萌生退意。马克龙一边喊“欧洲防务觉醒”,一边偷建对俄沟通渠道;德国虽承诺援乌坦克,却暗中推迟交付时间——这种“既要又要”的拧巴姿态,暴露出欧洲霸主梦与安全附庸地位的深刻矛盾。
东欧的赌徒心理与西欧的绥靖基因
波兰、立陶宛等国将乌克兰视为“最后防线”,不惜押注30%GDP换取美国安全承诺。但这种“自杀式援乌”正遭遇反噬:当英国退缩、法国摇摆,东欧突然发现自己的“反俄激情”成了无人接盘的烂尾工程。而西欧的迟疑,恰重现了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历史基因——面对强权,妥协永远比对抗更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