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印巴"代理人战争"与核威慑下的危险轮回
二、历史轮回中的军事辩证法
1999年卡吉尔战争的幽灵仍在克什米尔山谷游荡。26年过去,双方对抗已演变为"热战-停火-代理人袭击-再热战"的死亡螺旋。笔者观察到,印军前线指挥官获得"自主反击"授权,巴军51个据点遭突袭,这些细节暴露停火协议的脆弱性:它不是和平契约,而是重新装填的战术间隙。
更值得警惕的是核威慑下的"安全悖论"。印度加速部署"布拉莫斯"导弹,巴方核武库进入"动态警戒",双方在常规力量失衡中寻求恐怖平衡。这种"核大棒支撑的代理人战争"模式,恰如克劳塞维茨预言的"无限战争"变体——当军事胜利无望,摧毁对手社会稳定性便成为替代选项。
三、俾路支省:大国博弈的微型战场
校车爆炸选在胡兹达尔绝非偶然。这个连接瓜达尔港与中巴经济走廊的节点,早已是地缘博弈的微型沙盘。BLA宣称的"独立建国"不过是提线木偶的台词,真正剧本写在新德里的战略研究室里。
耐人寻味的是"信息战维度"的升级。这种"物理-信息"双重打击,标志着混合战争进入全频谱对抗阶段。当真相在算法推送中支离破碎,平民伤亡反倒成了战略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