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掐了美国脖子,为何印度却叫的最大声
三、印度尖叫:狐假虎威背后的战略裸奔
戏剧性的是,这场中美对决的"最佳配角奖",竟被新德里摘得。
莫迪政府一边高喊"稀土自力更生",一边偷偷将690万吨储量吹成"世界第二"。可翻开印度稀土公司的账本:奥里萨邦工厂建设八年未投产,海滩砂矿提纯成本是中国的三倍,所谓"替代中国"的豪言,在2025年全球稀土精炼产能分布图前,宛如孩童举着纸剑叫阵重装甲师。
深究其咋呼背后的焦虑,三层算计浮出水面:
地缘投机:趁中美博弈间隙,妄图用"民主供应链"概念套取西方投资;
产业幻想:幻想复制中国稀土-永磁-电机的产业链,却连99%纯度都难突破;
转移矛盾:借"中国威胁论"掩盖本土基建烂账,毕竟其2024年稀土实际产量不足中国零头。
但战略博弈最忌虚张声势。当印度学者在《外交学人》哀叹"找不到替代路径",当美国宁愿高价回收硬盘拆解稀土也不采购印度矿砂,这场自导自演的"替代大戏",终究沦为地缘政治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