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陷中美角力死局:切断中国供应链需几十年?
四、越南困局:“竹子外交”的钢丝绳
1. 范明政的“平衡术”:既要RCEP,又要美国市场
其核心是**“竹子外交”——外表柔软随风倒,内里扎根中国供应链**。例如,越南一边与美国谈判半导体合作,一边与中国签署铁路基建协议。
2. 产业链替代?至少需要20年
新加坡经济学家普里扬卡·基肖尔泼来冷水:“越南的替代计划需要几十年,且成本高到难以承受。”以纺织业为例,越南本土仅能满足25%的面料需求,建设完整产业链需千亿美元级投入。“没有中国,越南连一件衬衫都造不完整”——这就是残酷现实。
3. 地缘陷阱:或成第二个“乌克兰”
若越南彻底倒向美国,可能引发中国的反制(如收紧电力、原材料供应);若抗拒美国,则面临关税灭顶之灾。这种“走钢丝”的困境,让河内的每一次外交抉择都如履薄冰。
五、全球启示:供应链战争的“多米诺骨牌”
1. 东南亚集体恐慌:谁的脖子还在中国手里?
越南的遭遇引发连锁反应。泰国36%的中间品、马来西亚40%的机械零件依赖中国。美国对越南的关税,实质是对整个东南亚的“警告射击”。
美国智库欣里奇基金会一针见血:“中国供应链已深度嵌入全球工业体系,强行切割等于让全球退回石器时代。”以儿童玩具为例,全球90%的塑料原料、70%的电子元件来自中国。“美国制裁得越狠,世界越发现离不开中国”——这场关税战反而成了中国制造业的“反向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