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实战表现卓越,美国人竟称获3大成果!
二、技术解剖:歼-10CE如何将"阵风"钉死在四代机棺材板
当西方军事观察家还在纠结"四代半"与"五代减"的概念游戏时,歼-10CE用实战验证了中式装备的"暴力美学":
雷达碾压:装备氮化镓T/R组件的KLJ-7A雷达,探测距离比"阵风"的RBE2-AA雷达提升40%,在180公里外即可稳定锁定目标。这相当于在百米跑道上,让对手负重30公斤起跑。
电子绞杀:K600电子吊舱对"阵风"的电磁压制堪称降维打击。实战数据显示,印军雷达屏幕出现雪花噪点的时间,恰好是PL-15E进入不可逃逸区的前奏。
导弹代差:PL-15E的双脉冲发动机+双向数据链设计,让射程突破200公里的导弹仍具备末端40G过载能力。相比之下,"阵风"挂载的"流星"导弹在160公里外就已沦为无控火箭。
更致命的是体系化作战能力——ZDK-03预警机、红旗-9B防空系统与歼-10CE构成的三维天网,将OODA循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压缩到以秒计数。反观印军,俄制A-50预警机与法制"阵风"的数据链如同鸡同鸭讲,战场信息传递延迟超过3秒,足够PL-15E飞行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