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暴论!广岛伤疤被撕开,日本为何不反抗?
日本首相石破茂缺席北约峰会的姿态,更将这战略困境暴露无遗。当“印太四伙伴”中的澳、韩领导人纷纷缺席,石破茂的缺席便少了几分“硬气”,多了几分对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忌惮——担忧沦为峰会上的谈判筹码,甚至遭遇公开羞辱。这场缺席,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计算后的战略规避,是日本对美关系脆弱性的无声自白。
然而,政治屈辱尚可隐忍,经济绞索已勒紧咽喉!
第七轮日美关税谈判正进入最后倒计时。那悬于日本经济命脉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5%的汽车关税和24%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将于7月9日终止。日本谈判代表的声音罕见地带上绝望的强硬:“无论如何,日本都无法接受25%的汽车关税!”
这不是虚张声势。汽车工业是日本经济的脊梁,占其制造业核心产值近20%,维系着数百万家庭的生计。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一旦日本屈从于25%的恐怖税率,无异于向本国制造业心脏捅入致命一刀。现实已足够冰冷:日本人均GDP滑落至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之后,若再失守汽车关税防线,经济断崖式衰退、甚至跌出发达国家行列绝非危言耸听。
讽刺的是,大洋彼岸的中国为日本上了一堂生动的“主权经济学”课。面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极限施压,中国以精准反制、构建独立产业链、加速科技自主的“组合拳”强硬回击。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有效捍卫了国家利益,更在残酷的国际博弈中赢得了战略空间与尊严。日本的有识之士终于痛苦地意识到:在霸权面前,妥协换不来安全,下跪求不来尊重。唯有拥有独立自主的意志与能力,才能真正掌控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