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红军城北部开花,取得两年来单日大突破
四、变局已至?战局展望与深远影响
看官要问,此轮双线突破,是否意味着战局迎来“重大转折”?笔者认为,虽未至终局,但天平确已发生关键性偏转:
空间丧失: 单日35平方公里,放在广袤乌克兰或许不大,但在双方长期胶着的关键接触线上,此等规模的快速突破,意味着乌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已被实质性撕裂,战略要点(波城、扎市)直接暴露于俄军兵锋之下。
心理冲击: 俄军展现出在多个战略方向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取得显著战果的能力,这对乌军士气和西方援助信心都是沉重打击。乌军面临“三线承压”的困境(标题),兵员、装备、弹药短缺问题在俄军持续高压下愈发凸显。
战略主动权易手: 俄军通过南北两线的凌厉攻势,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乌军被迫处于四处堵漏、被动防御的境地,其筹划已久的反攻或大反击愈发遥不可及。俄军目标明确——夺取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全境,并巩固第聂伯河左岸走廊。
扎波罗热的“终极诱惑”: 兵临扎波罗热城下,26公里对于现代军队绝非天堑。该城得失,将直接决定第聂伯河左岸控制权的归属,影响核电站安全,并可能迫使乌军战略收缩。一旦得手,俄军可宣称达成“特别军事行动”核心目标之一,为后续政治解决或长期对峙创造极有利态势。 乌军在此地的防线正面临开战以来最严峻考验,“决战”气氛已然浓烈(标题)。
佯动疑云与后续杀招: 需警惕的是,南线扎波罗热的雷霆攻势,若最终被证实是吸引乌军主力的“佯动”(专家观点),那么当乌军精锐被钉死在南线时,北线波克罗夫斯克的突破或中央战线(如恰西夫亚尔)可能酝酿着更具毁灭性的“主攻”。俄军“声东击西”的战术传统,始终是悬在乌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