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隐形无人机“突袭”辽宁舰,东大“闪电反杀”
三、战力剖析:歼-15挂弹升空,33秒背后的“海军革命”
33秒内完成从发现到驱离,歼-15的闪电反应是东大海军转型的缩影。看官们,别小看这“挂弹升空”——它暴露了三个让对手夜不能寐的“王炸细节”。
第一,是辽宁舰的甲板调度效率。四架歼-15能在半分钟内完成弹射起飞,得益于智能化的舰载机管理系统,将传统数分钟的流程压缩至“心跳级”。
第二,是飞行员的战备素养。歼-15飞行员在强对流天气下(如2025年6月西太常见暴雨)也能精准拦截,证明东大舰载机部队已实现“全时域作战”。
第三,是驱离战术的威慑力。包夹驱离非儿戏,全程导弹瞄准,随时可击落。 笔者亲历多次推演,这种“实弹威胁”比开火更有效——它用心理战瓦解对手意志,正如事件中无人机操作员的手抖场景。
更深层看,这33秒是东大海军十年“由海向洋”战略的果实。2025年6月,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战斗群会师关岛海域,形成“移动堡垒”,护航力量包括驱逐舰、潜艇和电子战机,构建了完备的防空体系。 对比十多年前,东大海军仅靠驱逐舰巡航,现在却能常态化西太部署,应对现代威胁如无人机群或电子战挑衅。 证据指出,同年6月外军曾试图用“单航母牵制+双航母包抄”战术施压,但辽宁舰编队以协同作战能力轻松化解。 笔者笑言,这就像下棋——对手以为能“将军”,反被东大“反将一军”。看官们,歼-15的33秒升空,不是偶然,是东大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决战”跃升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