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特朗普会面日临近,俄军有大动作,干啥?
第二章:“会飞的切尔诺贝利”,专克反导的末日幽灵
其工作原理堪称“暴力美学”:吸入空气,经微型核反应堆瞬间加热至千度高温,膨胀喷射产生推力。此等“黑科技”使其理论上摆脱燃料限制,射程可达2万公里以上,足以从西伯利亚绕行南极洲,直击美国东海岸。
“幽灵模式”令反导瘫痪: 传统弹道导弹轨迹如抛物线,易被预判拦截。“海燕”之恐怖,在于其能在50米超低空持续飞行数周乃至更久 。它可像幽灵般贴着地球表面,突然从墨西哥湾或加拿大冰川群钻出,现有雷达预警时间被压缩至近乎零。美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登曾哀叹:即便拦截成功率50%,坠毁的核反应堆也足以将洛杉矶化为辐射废墟 。
“核尾巴”的双刃剑: 然而,这柄利剑亦是双刃。其飞行中持续喷射放射性物质的“核尾巴”,既是难以掩盖的踪迹(美军WC-135R正为此而来),更是悬在全人类头上的环境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试射失败或实战中被击落,放射性污染(如2019年北德文斯克事故导致5名专家丧生、居民疏散)将遗祸深远 。
成功与否仍是谜: 普京虽在2023年10月宣称测试成功,但西方普遍质疑。已知的至少13次测试中,仅约两次勉强成功,失败率极高 。此次选在峰会前高调试射,是确有突破?抑或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