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轰炸乌军第31旅指挥部,乌防空为何没反应?
二、“饱和打击”解剖:死亡陷阱的精妙构筑
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展现的,绝非蛮力冲撞,而是经过三年血火淬炼、融合了外部支援(如朝鲜提供的海量炮弹)和自身军工底蕴的“饱和打击”体系化作战。其战术核心可精炼为“饱和轰炸 + 精确打击 + 智能引导”的三板斧:
火力基座:钢铁暴雨的倾泻。 大口径火炮、火箭炮(如“龙卷风”)构成打击基座,以朝鲜援助的炮弹为后盾,实施近乎无限量的、近乎“地毯式”的覆盖轰击。这种不计成本的弹药投送,旨在彻底摧毁地表工事、杀伤有生力量、瘫痪后勤节点,并在心理上制造持续高压。600万发炮弹的潜在投射能力,意味着足以对数十万乌军形成毁灭性压制。
精确点穴:“柳叶刀”的致命獠牙。 在炮火覆盖制造混乱和暴露目标后,俄军大量投入“柳叶刀”等巡飞弹(或称自杀式无人机),如同嗅到血腥的秃鹫,精准猎杀暴露的乌军装甲车辆、火力点、甚至指挥节点。中提到的乌军第31旅指挥部被导弹摧毁,很可能就是这种精确打击链条的终点。
天眼俯瞰:无人机的战场之瞳。 FPV无人机、侦察无人机等构成的低成本、高密度、高生存性的侦察监视网络,是整套体系高效运转的关键。它们如同战场神经末梢,实时感知乌军动态,引导炮火修正,指示“柳叶刀”攻击目标,甚至在必要时化身攻击单元直接发起“蜂群”冲锋。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让乌军几乎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