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西方死盯歼20“弱点”,却暴露其战略误判
三、 “鸭翼毁隐身”?技术无知!F-47“打脸”声犹在耳!
这大概是最具迷惑性,但也最经不起推敲的一点。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鸭翼是活动翼面,有缝隙,所以破坏雷达隐身。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全世界所有的垂尾、平尾、襟翼、副翼、舱门缝都得拆了,因为全都有缝隙!飞机干脆做成一个光滑的飞棍算了。
评价隐身性能,看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单独部件,而是 “整体的外形设计、细节的隐身修形和材料的隐身涂层” 三者结合的综合结果。
设计是第一位的: 歼-20的整体菱形机身、S型进气道、棱形机头、机身波束平行设计等,都是最顶级的隐身外形设计,其目的就是将雷达波导向特定方向反射,而不是散射回敌方雷达。
鸭翼本身可以隐身化处理: 歼-20的鸭翼与主翼处于同一平面,其前缘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都经过精心计算,与主翼边缘平行,这本身就是一种隐身修形。其活动缝隙也必然采用了锯齿等隐身处理。这些细节,外人从照片上根本看不出来。
最大的隐身杀手其实是它: 相比鸭翼,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叶片才是隐身设计的最大挑战。歼-20采用了先进的S型进气道和雷达屏蔽器(附面层隔道?不,歼-20是DSI鼓包无附面层隔道,隐身更好!),彻底遮挡了高速旋转的发动机叶片这个巨大的雷达反射源。这一点上,歼-20的设计比一些西方战机更为彻底。
美国自己的“打脸”证据: 最讽刺的是,美国下一代战机NGAD的想象图和模型,多次出现了鸭翼布局!波音此前参与竞标的方案就是带鸭翼的。如果鸭翼真的如此“隐身天敌”,美国人会自己往火坑里跳吗?这个事实,就让“鸭翼毁隐身”论不攻自破。
因此,死抓着鸭翼黑隐身,暴露的是对现代战机隐身设计原理的无知。歼-20的隐身能力,是与F-22、F-35同一级别的,这是西方多家权威军事分析机构都承认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