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忠诚僚机匆忙首飞,却难掩中美无人机代差
01 美式急就章:YFQ-42A的仓促问世
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源自其第六代战斗机计划NGAD。2022年3月,时任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首次披露这一构想。
按照原计划,美军希望建立1000架规模的忠诚僚机队:其中400架配属NGAD,600架配属F-35A Block4,形成有人机与无人机1:2的比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NGAD有人战斗机项目进展迟缓,F-35A Block4又因技术问题交付延迟(美军甚至缩减了F-35采购量49),忠诚僚机项目失去了依托。
经过纸面性能PK,2024年4月,安督瑞尔的“Fury”方案和通用原子的“Gambit”方案成为最终赢家。2025年3月,这两个方案分别被命名为YFQ-44A和YFQ-42A1。
02 技术浅析:美忠诚僚机的性能短板
从公开信息看,YFQ-42A采用机身背负进气道,无尾翼V型平垂尾设计,机身带明显棱角以确保低可探测性能。YFQ-44A则采用相对保守的常规气动布局,机腹进气和单垂尾设计。
这两款无人机的尺寸和起飞重量数据尚未公开,但美国军事观察家根据2023年美国空军的发动机招标书推测,CCA验证机需要推力约4吨的无加力发动机。如果推重比不低于0.6,则最大起飞重量约为7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