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在做美梦了!基础都没有,还想造核航母
四、困境三:舰载机——青黄不接的“海上飞翼”
航母的战斗力最终要体现在舰载机上。印度在这方面的困境同样突出:
自研“光辉”难堪大任: 印度自研的“光辉”(Tejas)海军型舰载战斗机,性能一直饱受诟病,连印度海军自己都对其兴趣缺缺,认为其航程、载弹量、可靠性均不达标。 指望它成为未来核动力航母的主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现役“米格”-29K问题缠身: 目前印度两艘航母的主力是俄制“米格”-29K/KUB舰载机。但该机型服役以来故障率高,出勤率低,机体寿命短,印度海军怨声载道,急需替换。
外购“阵风M”杯水车薪: 印度今年与法国签署协议,购买26架海军版“阵风M”战斗机。 这固然能提升现役航母战力,但数量有限(计划到2030年共62架,包括早先的空军版),且主要部署于现有的“维克兰特”号和“超日王”号。 对于未来更大、需要更多舰载机的新核动力航母而言,这点数量远远不够,且“阵风M”是否适配EMALS(如果印度真能搞到)也是未知数。
国产新机计划画饼充饥: 印度路线图提到了研发新一代双引擎舰载战斗机(TEDBF)和轻型战斗机。 但以印度航空工业(尤其是著名的HAL-印度斯坦航空)的历史记录和“光辉”项目的拖沓程度来看,这些项目何时能出成果、性能如何,都要打上巨大的问号。远水解不了近渴。
结论:舰载机队伍面临“老的老,小的小,自研的不顶用”的尴尬局面。没有强大可靠的舰载机联队,再先进的航母也只是个昂贵的浮动靶标。这“飞翼之困”,是卡在印度航母咽喉的第三根硬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