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马“5.8代”魔术:用F35画一张价值千亿的饼!
五、 利益的驱动:军工复合体的“生存法则”
那么,明知道困难重重、逻辑矛盾,为何洛马还要如此卖力地推销这个“5.8代”计划呢?
答案赤裸而真实:利益。
这背后,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强大的惯性驱动和生存逻辑。
维持“现金牛”: F-35项目是洛马公司乃至美国军工体系过去二十年最大的“现金牛”和“就业机器”。整个产业链遍布全美数十个州,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关联着无数议员的选票。一旦F-35生产线开始放缓或关闭,对洛马的营收、股价将是毁灭性打击。它必须为F-35寻找新的故事,延续这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哪怕只是“续命”。
争夺未来话语权: 在下一代战机NGAD/F-47的竞争中,洛马已经败给了波音。失去主导未来数十年美国空军核心装备的机会,意味着在技术路线、标准制定和未来几十年巨额维护升级合同上失去了主导权。这是洛马无法接受的。通过推出“5.8代”F-35,洛马是在向五角大楼和国会传递一个信号:“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这边还有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技术路径。”这是在争夺对未来空军装备体系的影响力。
“画饼”融资: 军工巨头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断地提出新项目、新概念,从政府口袋里拿到研发资金。先把故事讲得动听,把“饼”画得足够圆,拿到钱活下去,至于最后能不能完全实现,那是以后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卖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我手里只有F-35这把“锤子”,那么空军未来的所有需求,在我眼里都只能用F-35来“敲打”。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