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为了所谓自由,喜提欧洲最高电价
然而,技术专家指出,这一举措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象征”,并非经济上的最优选择。俄罗斯方面批评称,三国选择了一条“舍近求远”的道路,从欧盟进口电力不仅需要支付更高的基础设施成本,而且电网的稳定性也会下降。此前三国依赖俄罗斯控制的IPS/UPS电网系统,能够通过集中调控保障频率稳定,而独立运行后则需要承担更高的平衡成本,每户每年大约增加12欧元。中国社科院专家孙壮志也直言,此举会加剧地区对抗,埋下安全风险隐患。
对于普通民众和企业来说,冯德莱恩口中的“自由未来”却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立陶宛为例,在2021年,由于能源转型,其电价就已经上涨了41%,达到每兆瓦时124欧元,折合每度电约0.95元,成为波罗的海地区电价最高的国家。而此次并网后,电价进一步攀升,这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中小型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少企业被迫缩减产能甚至停产。在2022年欧洲电价高峰期间,挪威的Norsk Hydro等企业就因成本压力暂停了铝冶炼厂的运营。但三国的政客们对此却轻描淡写,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称“能源系统已掌握在自己手中”,却对电网切换首日以“孤岛模式”运行的风险只字未提,一旦频率控制失败,就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民众对此极为愤怒,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表达不满,有评论嘲讽道:“自由的电价能闻到‘民主的香味’,但钱包里只剩铜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