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为了所谓自由,喜提欧洲最高电价
从更深层次来看,波罗的海三国的这场能源转型,充分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三国试图通过“去俄罗斯化”来强化与欧盟的政治绑定,却陷入了经济自主性丧失的困境。例如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因电网隔绝被迫自主供电,但俄方通过扩建电厂实现了稳定供应,而波罗的海三国却仍需依赖欧盟的援助和进口电力。此外,电价飙升还加剧了社会分化,为民粹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欧洲右翼势力以“民族利益”为旗号,批评现行能源政策“牺牲本土产业讨好布鲁塞尔”,这与三国政客的“亲欧”路线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如果经济困境持续下去,所谓的“自由共识”很可能会瓦解。
能源独立本应是增强国家主权的手段,但波罗的海三国的案例却揭示了其中的悖论。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它们反而加深了对欧盟的经济依附;为了追求“政治正确”,却让民众承担了难以承受的成本。当冯德莱恩欢呼“欧洲跟随你们的领导”时,或许更应该反思:如果自由的代价是让民生窒息,这样的“独立”是否真的能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