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沉默炮管:俄海军节取消背后的无奈
三、剑走偏锋:核潜艇撑起“三位一体”,陆战队上岸苦撑危局
水面舰队凋零,北极熊并未坐以待毙。普京的“2050海军计划”亮出了底牌——放弃水面争雄,押注水下核威慑!
“北风之神”扛鼎:最后的尊严与威慑。 发展战略导弹核潜艇,被普京列为“绝对优先事项”。这是俄罗斯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海洋大国”地位的终极底牌,更是其“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最可靠、最令西方忌惮的海基基石。纵使水面力量衰弱如斯,只要这些深海巨兽搭载的“布拉瓦”潜射导弹仍在,俄罗斯就保留了二次核反击的“最终审判权”。这战略收缩,是无奈,亦是残酷现实下的最优解——既然造不起、也保不住华丽的水面舰队,那就把有限的资源,砸向能确保“相互毁灭”的终极力量。哪怕“北风之神”还在用苏联老反应堆,它仍是西方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海军陆战队扩编:水面无舰,官兵“上岸”当步兵!普京在海军节当天视察“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护卫舰(这已是能拿出手的少数新锐之一),讲话重点却耐人寻味:提升“协同效率”、“战斗训练水平”,并宣布将5个海军陆战旅升级为陆战师。看官莫被“升级”二字迷惑!这绝非海军力量增强的信号,恰恰是水面舰艇严重萎缩的“并发症”! 大量无舰可上的海军人员,被迫“转岗”成为精锐步兵,投入到乌克兰的陆地绞肉机中。讽刺的是,这些“上岸水兵”在陆战中表现出的战斗力,竟比部分陆军单位还强。这种“物尽其用”,实则是战略重心被迫从远洋转向近岸、从海上决战转向陆地固守的无奈之举。海军陆战队的扩编,是海军“陆战队化”的悲哀,更是水面力量崩塌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