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研弹射座椅,莫迪“大国梦”又要用命填!
但莫迪政府显然不服气:我印度可是要成为“世界大国”的,怎么能连个椅子都造不出来?于是,国产弹射座椅项目硬生生被推上日程。然而,现实很骨感——弹射座椅根本不是“椅子”,而是一个集动力、控制、传感、生命保障于一身的微型航天器。它需要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感知飞机状态、稳定飞行员姿态、点燃火箭、人椅分离、开伞着陆……任何一个环节拉胯,结果就是“遗体告别仪式预约成功”。
举个例子:弹射瞬间飞行员要承受12G以上的过载,脊椎压缩、内脏移位都是常态。座椅必须精准控制推力曲线,多一分会震碎骨头,少一分弹不出去。超音速状态下弹射更是地狱难度——气流堪比钢板,座椅得自带导流板和稳定伞,否则飞行员瞬间被撕成碎片。就连法国这种能造出阵风战机的强国,都得乖乖进口英国弹射座椅。印度?目前连靠谱的火箭弹射药都搞不定,更别说微处理器和传感器了。
回头看看中国怎么做的——几十年技术积累,两条腿走路:一边自研迭代,从歼-10的HTY-5到歼-20的改进型,甚至救过双座歼-10S夜间低空弹射的命;另一边引进俄罗斯K-36技术,消化出了HTY-8装备歼-16系列。就这,还搭上过飞行员的生命代价。印度想一步登天?怕是莫迪坐光辉战机上天兜风时,心里早算好了:反正我用的是英国座椅,稳得很!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