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通告:锂电池等相关出口管制,全球炸锅!
二、美西方的应激反应:从“脱钩”到“破防”
通告发布后,美国商务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欧盟宣布加速“电池联盟”计划,韩国三星SDI和LG新能源股价单日暴跌12%。西方舆论场呈现两种极端:一派鼓吹“东大威胁论”,声称此举将触发全球电动车产业衰退;另一派则悲观认为“短期无解”,需重新评估对东大技术依赖的战略风险。
有趣的是,西方企业的反应远比政府诚实。特斯拉被曝紧急约谈东大电池供应商,试图通过“技术合作”模式规避管制;德国大众则被传出考虑将电池产线迁至东大境内,以“本地化生产”换取技术准入。这种“口嫌体正直”的悖论,恰恰印证了东大在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笔者曾多次强调: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本质是标准与生态的竞争。东大已通过“电池技术+储能网络+电动车市场”的三位一体体系,将全球竞争者拖入自己的主场。(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民用无人机的启示:技术管制的预演
看官们或许还记得东大对民用无人机技术的出口管制案例——通过限制高精度导航模块、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出口,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又倒逼海外竞争对手转向低端市场。此次锂电池管制亦是同一逻辑:放开低端产能出口,锁定高端技术壁垒。这种“放量锁质”的策略,既能维持供应链影响力,又避免彻底激化对立。
更精妙的是,东大并未全面禁止出口,而是通过“白名单”制度对合作企业授权。这意味着,愿意接受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的海外企业仍可准入,而试图“单干”者则被排除在体系之外。这种柔性管制,既避免了供应链断裂风险,又将技术合作与战略利益绑定,堪称全球化博弈的经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