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算盘与基辅困境:美乌矿产协议深度解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正在乌克兰复刻俄罗斯的"北溪"控制术。当年莫斯科通过天然气管道绑定欧洲能源安全,如今华盛顿用矿产协议构建新型依附关系,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协议要排除核电条款——为未来能源控制预留战略接口。
三、泽连斯基政府的"走钢丝"困境:喜剧演员的历史抉择
基辅当局的暧昧态度暴露了其战略困境:
军事依赖悖论:每天消耗1.5亿美元的战争机器离不开美国输血,但接受协议等于自毁经济根基。这种困境堪比1944年戴高乐在"自由法国"运动中的两难——要解放就必须依赖盟军,但依赖意味着主权让渡。
政治合法性危机:议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莫夫昌"公开讨论有害论",暴露了乌克兰民主体制的溃缩。这种"密室政治"决策模式,与泽连斯基将国家安全委员会变为私人决策中枢的操作形成闭环。
社会契约崩解:当580亿美元外债需要每个乌克兰人背负1300美元时(按4400万人口计),协议可能成为压垮民意的最后一根稻草。2014年广场革命的幽灵正在基辅上空徘徊。
耐人寻味的是,泽连斯基在巴黎的"不反对"表态,与其说是外交辞令,不如说是向欧盟释放求救信号。但这种"骑墙策略"在拜登-特朗普选战背景下愈发危险——若共和党重新执政,乌克兰可能沦为"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