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剑拔弩张,巴基斯坦抛王炸,我国态度成关键
这也直接导致没平静多久的印巴紧张局势,再次被掀起。
枪击案发生后,印度政府反应强烈。总理莫迪提前结束外事访问,紧急回国。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当日前往斯利那加市,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印度安全内阁认为这起恐袭有 “跨境关联”,毫不犹豫地将矛头对准了邻国巴基斯坦。随后,印度宣布了多项对巴 “制裁措施”,关闭印巴唯一的陆路口岸,暂停执行印巴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取消一项特殊签证措施,要求已在印度的巴方人员48小时内离境,巴基斯坦驻印度使馆武官限期一周离境等。
巴基斯坦方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迅速作出回应,采取包括 “暂停贸易”“驱逐外交人员” 等多项反制措施。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明确表示:“我们与此事无关,我们也不支持任何地方的恐怖主义。” 副总理兼外长伊沙克・达尔也要求印度就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拿出证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局势瞬间剑拔弩张,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南亚上空。
印巴冲突根源
其实,印巴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就像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时不时就会发作。克什米尔问题,这个印巴冲突的根源,几十年来一直像一根刺扎在两国之间。追溯历史,1947年,英国结束对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实行 “分而治之” 的政策,将英属印度按照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却没有明确的定论。克什米尔77%的人口为穆斯林,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他先是不想加入任何一方,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