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退赛”红场阅兵:印巴大棋局与俄印美暗流
2. 核威慑的脆弱平衡
印巴核武库规模相当(印130-140枚,巴140-150枚),但战略逻辑迥异。印度追求“二次核反击”,巴基斯坦则奉行“先发制人”。巴方沙欣-3导弹射程覆盖印度全境,且核弹头小型化技术成熟,可搭载于F-16战机实施战术核打击。一旦印军突破克什米尔实控线30公里,巴方即可能启动“核红线”10。这种“悬崖策略”使得任何常规冲突都可能瞬间升级为核灾难。
3. 莫迪的“政治豪赌”:转移国内危机
印度经济增速跌至4.3%,农民抗议席卷全国,执政党席位缩水。克什米尔危机成为莫迪转移矛盾的“安全阀”——通过塑造“外敌”,凝聚民族主义情绪。然而,这场赌博的代价可能是南亚核战:若印度误判巴方决心,或巴国内激进势力趁机煽动,局势将彻底失控37。
三、俄印关系“暗礁”:从武器依赖到大国棋局
印度对俄军购年超50亿美元,T-90坦克、苏-30MKI战机、S-400防空系统构成印军骨干。但俄乌战争后,俄武器交付迟滞、零部件供应不稳,已让印度心生不满。此次红场阅兵“降级外交”,既是向美国递投名状,也是对俄罗斯的隐性警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