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大杀器遇上中国“电线杆”,差距不止一代!
二、射程迷雾:俄罗斯导弹里的“伏特加效应”
然而,对俄制武器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对“190公里”这个数字本能地打上一个问号。俄罗斯导弹的射程参数,向来以“宽松”的测试条件著称。
当俄罗斯测试R-77M最大射程时,其靶机以1.5马赫高速迎面冲刺,如同高速撞向子弹的标靶。而中美测试则严苛得多:靶机迎头速度通常仅设定在1.2马赫左右。
这微妙的0.3马赫差距,在超视距空战领域足以带来天壤之别。更快的靶机速度意味着相对接近速度更快,导弹所需实际飞行距离更短。业内普遍共识是,若将R-77M置于中美标准下测试,其最大射程很可能“缩水”至约160公里。
这恰恰与中国出口型霹雳-15E的数据不谋而合。俄罗斯引以为傲的“对标霹雳-15”,在更为客观的标尺下,或许刚刚摸到霹雳-15的“出口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