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来“敲门”:一场技术蜜罐与地缘暗战的博弈
四、沙特的筹码:石油美元的技术赎买
当印度在GCAP门前徘徊时,另一个玩家已悄然入场。沙特78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中,19.35%用于本土化生产,但真正的王牌是其"石油换技术"的运作模式。利雅得计划通过组装"台风"战斗机积累经验,再以"资金合伙人"身份切入GCAP项目。这种"曲线救国"策略虽遭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技术门槛不足"的质疑,却暗合日本"以市场换安全"的盘算。
沙特的参与可能改变游戏规则:其承诺采购100架GCAP战机的意向,足以摊薄三国30%的研发成本。但这种"金主模式"也埋下隐患——2018年卡塔尔引进"阵风"战机时,就曾出现技术手册经迪拜中转落入伊朗之手的丑闻。
五、技术围城下的合作困局
历史教训给GCAP敲响警钟:印度参与的"布拉莫斯"导弹项目延期8年,法印"阵风"技术转让纠纷持续12年,这些前车之鉴揭示跨国军工合作的"阿喀琉斯之踵"。日本目前设定的"五道防火墙"——数据分块加密、生物特征识别登录、物理隔离研发中心、技术黑箱化封装、违约千亿日元赔偿——看似严密,却难防"侧信道攻击"这类新型泄密手段。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战略互疑:英国希望借印度制衡中国,日本却担心引狼入室;意大利垂涎沙特资金,又警惕技术流失。这种"同床异梦"的合作,恰似在钢丝上跳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