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碾压式突防,与对美国的芯片霸权反击
这并非孤例。在深圳优必选实验室,Walker系列机器人正通过强化学习模拟流水线质检;上海傅利叶的GR-1已能负重20公斤完成户外行走;而北京智元科技的远征A1,甚至被部署在核电站执行高危任务。中国科技企业正以每月迭代一次的“闪电战”节奏,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推向车间、商超和街头。
战略纵深解析: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仅手部部件就有25家本土供应商(美国仅7家),线性执行器供应商达30家(美国6家),且除AI芯片外所有零部件均实现国产替代。特斯拉工程师坦言,若采用中国供应链,Optimus二代成本可直接砍掉三分之一。这种“全产业链护城河”,恰如二战时美国“民主兵工厂”的工业霸权投射。
二、政策引擎全速推进:北京的战略设计与地方突击兵团
当华盛顿仍在争论是否将人形机器人纳入《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时,中国已构筑起立体化政策体系:
中央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突破关键技术、2027年建成安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