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暗流:莫迪“能源棋局”与中美印三角博弈
一、关税大棒下的“反常印度”:为何不反击美国,却反手给中国布棋?
2025年4月,美国对印度挥舞的26%“对等关税”正式生效。这一税率远超对欧盟(20%)、日本(24%)和韩国(25%)的惩罚性关税,直逼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烈度。然而,莫迪政府的反应却令人玩味——既未如加拿大、欧盟般强硬反制,也未延续2024年配合中国反击美国的策略,反而在斯里兰卡落下一枚关键棋子:与阿联酋、斯里兰卡签署三方能源合作协议,剑指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支点。
印度的“隐忍逻辑”:
经济现实制约: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跌至14.3%,对美贸易顺差却高达500亿美元。若与美硬碰硬,其脆弱的产业结构和卢比汇率恐遭重创。
地缘投机心态:莫迪深谙美国关税本质是“施压筹码”而非全面摊牌,其真正焦虑在于中国在印度洋的“珍珠链”布局。与其在关税战中消耗,不如借力打力,在战略腹地“围魏救赵”。
二、亭可马里VS汉班托塔:能源枢纽争夺战背后的“窒息式博弈”
2025年4月5日,印度、阿联酋与斯里兰卡签署的亭可马里(Trincomalee)能源中心协议,绝非普通基建项目。这座毗邻印度东海岸的天然深水港,曾是二战时期英国海军油料基地,其战略价值堪比马六甲海峡的“锁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