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战报揭“血色数据”,乌军3个月伤亡超13.8万人
各位看官,今日笔者要拆解的,是俄国防部抛出的那份“血色数据”——乌军三个月伤亡13.8万人,这数字比顿巴斯的冬雪还刺眼。可别急着拍案,且随笔者拨开硝烟,看看这账本背后究竟藏着多少门道。
一、俄军的“算盘”与乌军的“血槽”
俄国防部这串数字绝非信口开河:13.8万伤亡,2495辆装甲载具报废,10200架无人机成废铁,11套防空系统灰飞烟灭。若按此速率,乌军现存80万兵力只需17个月便消耗殆尽——这比老式算盘拨得还精准。可看官们要问:这数据当真可信?
回看战史,俄方统计一贯“粗中有细”。早在2024年,俄总参谋部就声称乌军年损59万,总伤亡破百万大关,而西方情报机构对此嗤之以鼻。例如《经济学人》曾援引北约估算,称乌军实际阵亡仅6-8万,伤者约40万。但矛盾的是,泽连斯基早在2022年便停止公布伤亡细节,只模糊透露“每日阵亡60-100人”,如今俄方数据却比乌总统三年前所述暴增十倍有余。
这般悬殊,实乃“数据战”的经典戏码。俄方需要证明“特别军事行动”成效,乌方则须维系国际援助信心。但看官且看另一铁证:乌军征兵范围已从乌东扩至全国,连敖德萨的咖啡馆里都贴着征兵告示。若兵力尚且充裕,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