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暗流:莫迪“能源棋局”与中美印三角博弈
印度的三重算计:
地理窒息:亭可马里距印度本土仅200海里,而中国投资的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位于斯里兰卡南部。印度试图通过北部能源枢纽截断中国影响力北上通道。
军事对冲:印度海军“萨迦”(SAGAR)战略加速推进,亭可马里可成为监视印度洋航道、威慑中国潜艇活动的前哨。
债务杠杆:斯里兰卡外债占GDP超120%,印度以45亿美元援助为筹码,将能源合作与债务重组捆绑,削弱中国“港口换贷款”模式的吸引力。
中国的破局之道:
经济深耕:中石化32亿美元炼油厂+140亿美元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形成“南港北城”的立体投资矩阵。
战略耐心:以99年租约为支点,逐步将汉班托塔打造为印度洋物流枢纽,淡化军事色彩以缓解“债务陷阱”指控。
三、阿联酋的“平衡术”:能源土豪为何选边印度?
阿联酋的站队堪称本局最大变量。作为全球第七大产油国,其选择绝非偶然:
经济利益驱动:印度年进口原油超2.2亿吨,阿联酋可借亭可马里管线绕过霍尔木兹海峡风险,直通亚洲最大增量市场。
地缘避险策略:2024年阿联酋总统访华签下百亿协议,却在印度洋项目“选边站”,折射其“鸡蛋分篮”的生存智慧。
美国默许信号:美阿安全同盟未因合作印度受损,反暗示对“遏华统一战线”的暗中支持。